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初中 > 七年级

七年级阅读,七年级语文阅读题大全

  • 七年级
  • 2023-04-29
目录
  • 七年级语文阅读题大全
  •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十篇
  • 七年级语文阅读电子书
  • 七年级阅读语文花开电子课本
  •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20篇及答案

  • 七年级语文阅读题大全

    从小学刚上到初中该如何转变阅读方法呢?如果你还在困惑中的话,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一、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初中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课外阅读在七年级应该从广度上入手,在八年级从深度上强化,在九年级从精度上。如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课外读物很多,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途径也很多,例如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课外阅读的。然而,里面的东西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尤为重要。我认为课外读物的选择首先要思想健康、可读性强,能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要求,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其次,阅读的范围要广,体裁、风格要多样。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州慧知识面,向学生推荐一些喜闻乐见的古典、世界名著,具有时代缓余气息的科幻、科普读物和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多彩:文学作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科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这些都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向七年级的学生册哪答可推荐以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为主的读物:如本学年,我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福尔摩斯探案集》、《童年》、《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老人与海》、《爱的教育》、《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读者文摘》、《故事大王》、《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唐诗三百首》。

    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兴趣,一旦有了兴趣,课外阅读就不再是难事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应立足课内,从而带动课外。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为了激发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从开学初就制订了计划:

    1、图书分享。在开学第一课上,我就规定每位学生推荐两本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图书角可以设在教室后的一角),让学生们共赏、交流。这样,既可以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也增进了同学们的感情。而且同学们课余时间还能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阅读汇报。每次语文课前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评价书中人物,还可以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也让他们增强了自信,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可以利用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教《荷叶·母亲》,可以先让学生看《繁星·春水》;教《绿色蝈蝈》,可以推荐《昆虫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课外的知识面,反过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开座谈会。向学生推荐一些文学作品:故事性强的作品,讲述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

    5、影视阅读。有的名著已拍成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课外阅读,对此并不陌生,但是阅读方法却比较欠缺。因此,在七年级初始,讲课过程中,我就着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七年级课本每一单元提示里都有对阅读的要求,从朗读到默读再到品读,以及边默读边摘录,最后到速读,这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不仅对课内文章的阅读有帮助,对课外阅读亦是如此。当然,有的同学读书是囫囵吞枣式的,读完后也不知其味,这就是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所以,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很关键。对于课外文章,像《唐诗三百首》,我们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名著,我们可以采用默读加速读的方法,七年级主要是扩大知识面;对于美文优篇,我们可以采用品读的方法,细细地品味语词、情感……总之,阅读方法多种多样,不求一致,只要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也就水到渠成,益处多多。

    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不能只是空谈,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1、作读书笔记。古人云“读书得间”,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从开学初就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的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并且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共同提高。

    2、举行读书报告会。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我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这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所想所悟,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起点,是初中课外阅读的基础, 一定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为以后更深、更精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才能持之以恒、大放光彩!

    看了“七年级语文阅读方法”的人还看:

    1. 初中语文阅读美文

    2. 初中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3.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的技巧

    4. 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十篇

    语文学习并不难,只要大家合理使用复习资料,认真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学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欢迎参考~

    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一、《母亲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好带棚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2004版《精短美文》)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2分)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友则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行戚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给美丽做道加法》中“美丽”一词相呼应的两个语句。

    2.第三段画横线句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你这样写的好处。

    3.“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这里“灵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结合文意,选出对文中画曲线短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①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

    A、雨雪风霜是比喻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坎坷也在一点点地减少。

    B.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减退。

    ②给美丽做道加法( )

    A、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

    B.不断地精心修饰,可以使人变得更加美丽。

    三、《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串都缺乏自信心。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③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⑤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太。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对她说由于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求他的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于是,他把布劳奇太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⑧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什么影响?(用文中原句回答)

    2.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 。

    3.画直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第⑥段中加点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5.第⑧段中“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的作用是 。

    6.最后一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表达作用是 。

    七年级语文阅读电子书

    1.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三、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饥悔则本该属于他的酒。

    2.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烂棚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前坦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3. 初一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阅读下面一段。

    4.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快快

    一)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

    2.C

    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他说:“你想读书吗?”原对答:“我没有钱交学费啊!”师曰:“童子若有志有此,我愿收你为徒教你读书,不收学费!”于是原就进了学堂。一个冬天,就熟读《孝经》和《论语》。

    1、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cè shě qì

    5.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各一篇,要求在下面写上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ac(4分,各2分)2.ab(4分,各2分)3.c(3分)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6分,各3分。有错误酌扣)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3分。意思符合即可)

    6. 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填空。

    本文选自《 》,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治经”可解典”。“经”,指《易》《 》《 》《 》等书。

    (4)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案: (1) 分值(2分)①当道、当权 ②推托 ③通“耶”,语气词 ④到了……的时候

    (2) 分值(4分)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 分值(3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诗》《书》《礼》《春秋》(写出其中三个即可)

    (4) 分值(3分)提示: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 《阳光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7年级)的目录

    目录笑林漫步1.戴高帽2.钥匙尚在3.哀溺4.执竿人城5.杀骡乘鸡6.主仆对7.《愚医治驼》与《外科医生》8.愚人食盐9.画鬼最易诗苑词活10.推敲11.一字师12.王安石改字13.《欧阳修改文》与《一丝不苟》14.家贫梦买书15.论诗名人软事16.公仪休嗜鱼17.吕蒙正不喜计人过18.王献之二三事19.《陈太丘与友期》与《郭伋守信》20.孙亮辨奸21.阎立本视画22.晏子谏杀烛邹23.狄梁公24.叔敖埋蛇25.陶侃惜光阴艺林撷技26.《宣王好射》与《关尹子教射》27.薛谭学讴28.余音绕梁29.文征明习字30.牧童指瑕31.正午牡丹32.学弈育人有方33.《孟母三迁》与《孟母教子》34.陶母责子35.蒋母授书36.梁上君子37.以备不生38.芒山盗39.慎所树40.陈万年教子41.处之不易4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动物逸闻43.张用良不杀蜂44.养鸡45.杨布击狗46.牧竖47.《翠鸟移巢》与《鲁侯养鸟》48.狼故事两则49.狼子野心成语故事50.老马识途51.指鹿为马、52.与狐谋皮53.《东施效颦》与《邯郸学步》54.投笔从戎55.狐假虎威56.争先恐后57.一鸣惊人58.请君人瓮沙场英豪59.李牧60.新亭对泣61.吴起为将62.大树将军63.勾践事吴64.岳飞治军65.突围求援66.《惜广不逢时》与《龙城飞将》67.马革裹尸市井杂闻68.亡斧69.好好先生70.黄公好谦卑71.父善游72.名落孙山73.齐人攫金74.石学士75.捐官76.逼婚77.《世无良猫》与《束氏狸猫》智慧箴言78.焦头烂额79.《王者何贵》与《吴宫遗事》80.主明臣直81.不能陷人于法82.刺奸将军83.螳螂捕蝉84.从何处始85.齐景公有马治学之道86.邴原泣学8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88.囊萤夜读89.欧阳修苦读90.《张无垢勤学》与《凿壁借光》91.《孙权劝学》与《师旷论学》92.沈约好学93.张溥与七录斋94.三上95.王充市肆博览答案参考。

    8.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七年级阅读语文花开电子课本

    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分值占比还是比较大的,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大圆迹=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 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腔森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滚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

    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阅读: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二)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什么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三)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什么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什么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哪个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记叙文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10.归纳段意可用以下几种方法:(l)取舍法。有的段落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的,选用主要的进行归纳。(2)综合法。有的段落中几个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几个意思联接综合起来进行归纳。(3)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来作为文章的段落大意。(4)概括法。对没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段意。总之,归纳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弃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次要思想.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分析一句话中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深入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等深层次意义。

    示例: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20篇及答案

    为了使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走向有序和高效,制订文学名著阅读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苏教版版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推荐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阅读书目:《西游记》、《红岩》、《格列佛游记》、

    三、实施步骤下面,以《西游记》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一导读阶段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的基本方法。二积累性阅读阶段本阶段简伏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三探究性阅读阶段1、分析人物形象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及诸神魔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2、了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拦孙携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四总结阶段本阶段准备开展《西游记》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计划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以便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特制定读书活动方案如下:1、制订阅读目标每周根据学习的进度,同步阅读《智慧课堂》中的文章。另外每生每学期背诵课外优秀诗文20篇,每学期能读教材建议阅读的课外名著1本以上,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2、编写成长手册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编写一本《读书成长手册》,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填入《读书成长手册》的“计划表”中。也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有: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4、建立阅读机制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全校25分钟的读书小课,全校师生人人捧卷静心阅读。作业减负,阅读增量,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每周设立一节读书指导课,纳入课程体系,保证阅读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有书能读、有书会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建立小组评比制度,每周一评,优胜组可获“阅读小明星”的称呼。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将在《读书成长手册》中扣分。每周全校设立一节读书交流课,学生在课上畅谈读书心得与收获,交流读书方法,教师有针对性地凯余进行阅读指导。开展“读书月”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学期期末评出若干“读书明星班”“读书之星”以资鼓励。附录1:《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