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大学

双一流兰州大学必然进,兰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 大学
  • 2023-04-14
目录
  • 兰州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 兰州大学双一流中期评估结果
  • 兰州大学双一流a类
  • 双一流兰州理工大学
  • 兰大是双一流大学吗

  • 兰州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西北地区有不少985院校,其中根基最深厚的百年名校就要属兰州大学了。但近几年西北地区的高校由于区位因素的限制,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心下一次兰州大学的双一流评选结果。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下,兰州大学是名牌大学吗?会降为双一流B吗?并附下一轮双一流预测名单作为参考。

    一、兰州大学是名牌大学吗?

    兰州大学是名牌大学。

    兰州大学建于1909年,前身为清末创办的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学校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在西北教育界有极大的影响力。建国后,兰州大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但入选了“211工程”院校,还入选了“985工程”院校。

    二、兰州大学会降为双一流B吗?

    可能性不大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兰州大学的优势学科强,综合排名高。

    兰州大学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0;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最好学科排名中,有多达32个学圆瞎科上榜,有6个学科进入前10%;在颂腔谈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有16个学科上榜。

    2、兰州大学的学术氛围好,科研能力强。

    兰州大学共有140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学术成果丰硕。目前进入ESI全球总影响力前1%的学科多达野碰12个,其中数学学科排名世界69位, 被引总数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大学 。

    3、兰州大学受到国家重视,办学层次高。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也是西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校,办学层次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批进入双一流高校名单,足以看出国家对兰州大学的重视。

    三、下一轮双一流预测名单

    为了增进高校建设的积极性,教育部会以5年为一个周期,选出一批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名单。进入名单的标准有: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成就、科学研究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深度等。自2017第一轮的双一流高校评选结束后,很多高校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下上次未入选的高校,很有可能入选下一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兰州大学双一流中期评估结果

    一,会不会有双一流大学出局?

    网上有人说双一流刚进行几年,建设周期太短,所以应该不会有学校被踢出。

    但是各位要想到另一个原因,211和985已经实行20多年,建设周期已经不算短了。这次双一流的改动已经说明了问题,这是国家对211和985工程进行鉴定,而不是为短短5年的双一流进行鉴定。所以下一次双一流评估有大学出局的可能性极大。

    国家是借此对过去20多年进行的211,985工程建设进行最终的业务考核,检验国家在过去20多年高等教育的建设成果。

    二,哪些学校不会出局?哪些学校可能出局?

    从这个意义上,新进入双一流的25所大学的位置应该是比握含较稳的,2017年双一流的主题是“进”,而下一次的主题应该就是“出”。这样才称得上“有进有出”。

    从双一流中期评审的结果来看,安徽大学和延边大学都在专家意见中出现了类似于“对学科建设方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样的内容,双一流的位置非常危险。有可能在下一次双一流评审中直接出局。

    因为大学的学科建设一旦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就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要想扭转,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大动干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需要的毅力和魄力是难以想像的,这绝非一日之功,甚至不是一代两代领导班子能够完成的。

    比较特殊的还有河北工业大学,这所大学的现状比较难以形容,省内招收的学生不少,但是论毕业生对省内的贡献,与邻省的郑州大学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省领导班子眼中的地位也是天差地别。河北工业大学在河北省高校中经费常年位居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之后,13亿左右的建设经费看似接近河北大学,但是要知道河北大学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而河北工业大学主打的是工科,全是烧钱的东西!!和隔壁省郑州大学的63亿和河南大学的32亿比起来简直惨不忍睹 。

    我个人认为河北工业大学下次双一流评审出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照这个趋势下去,迟早完蛋大吉。

    其它的学校肯定也有,恕我眼拙,看不太明白。但是原则上各省的双一流应该是有保底的,想看着宁青藏蒙贵出局的可以歇歇了。国家比你聪明,不会做釜底抽薪的绝户事儿。东南地区要发展,西部同样要发展,不可能一点香火都不给人家留。同理,兰州大学就算再没落,它的双一流A类照样稳如泰山。

    三、哪些学校有可能入局?

    就目前来说,下一批入局的有可能有:

    ①深圳大学,毕竟一线城市没有一个被教育部认证的重点大段磨笑学,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同在深圳的南方 科技 大学这个网红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每年就那几百本科生,我认为不可能入局。原因么,教育部发的文里有个词“ 社会 责任”,至少它的 社会 责任不是很够。

    ②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已经上车,社科大还远么?

    ③燕山大学和河游吵北大学之一,理由上面已经说了,就看省政府更重视哪个了。河北省高校经费最多的居然是河北师范大学的18亿,总额96亿且各校经费比较平均,说明河北省领导对省内大学并不愿意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未来能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双一流大学还是未知数。别弄到最后河北工业大学被踢出去了其它学校又顶不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以上均为无责任猜测,不欢迎打脸,谢谢。

    你认为在下一轮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

    第一期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共有137所大学进入建设体系,其中世界一流大学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37所(含42所一流大学)。据悉,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每5年进行一次新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新一轮的建设高校。

    那么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有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以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哪些大学可能会被踢出局,哪些大学又会成为“幸运儿”。

    有可能出局的大学

    虽然说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任何已经入围的大学都有可能出局,但是每一所进入双一流建设第一期的大学都是经过科学的遴选的,它们的实力都是很不错的,所以几乎没有出局的可能。但是将已进入双一流建设体制内的大学的位置调整一下是有可能的。比如将一些实力较弱的高校从A类划入到B类。

    有可能入局的大学

    从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这三所211大学入选第一期双一流B类建设高校可以看出,双一流评估还是会以促进高等教育地区协调发展为原则的。因为新疆、河南、云南这三个省份原来只有一所211高校,而没有985高校!所以下一轮评估中,那些省份代表性的211高校都有可能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升一个层级变为世界一流B类建设高校。当然排除因地区照顾政策而成为211高校的大学后,有这些大学可能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成为世界一流大学(B类):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

    另外个人认为有2所大学有可能成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方 科技 大学

    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

    南方 科技 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作为第一所改革试验型高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还是人才培养上,南方 科技 大学都可以与211、985高校比肩,在软科发布的28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南方 科技 大学位列全国第43位,超越了众多211高校。而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的实力就更不用多言了,这所大学直接依托社科院的底子创办起来的,其实力也是可以吊打一众211、985高校的。

    你认为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

    个人观点,欢迎互动讨论,谢谢~

    如果按照教育部精神,双一流不搞照顾,不搞平衡,只谈绩效,那么一流高校的出局和入局名单如下

    出局:

    *重庆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重大上轮学科评估太差,没有A和A+。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各种整改,机械国家重点实验室差点被摘牌,逼得老教授跳楼才能保住牌子。这一轮双一流周期,人才培养、三大奖也不见起色。

    真不知道重大搞什么名堂,地处网红直辖市,学科结构和城市发展高度匹配,为什么发展成这样?

    不过毕竟所在城市底子好,对青年教师和学生吸引力不小。

    *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实力孱弱,若没有国家照顾,甚至连一流高校B类都不该算。

    *兰州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以前老牌名校,近年来不断实力下滑。在可预见的未来,兰大对外吸引力只会不断下滑。

    一旦把兰大双一流A类资格取消,基本上兰大不可能翻身了。

    *中国海洋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如果仅仅靠海洋类学科就可以稳居双一流A类,那么为什么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不能当A类高校呢?

    入局:

    *东北师范大学,升级为双一流B类。

    东北师范学科评估1A+3A2A-,这个成绩在211中绝对顶尖,放在985高校中也比电子科大,西北工大,兰州大学,重大,湖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强得多。如果再考虑照顾师范类院校和东北地区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升级概率很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升级为双一流A类。

    我们可以嘲讽中科院的组合打包行为,但国科大靠实力升级,毫无争议。

    *华中农业大学,升级为双一流B类。

    西农太弱,撑不起农业类高校老二的地位。华中农业和南京农业才有资格争老二。

    两校实力相近,同等条件下,华中农业会占一点英雄城市武汉的便宜。

    *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升级双一流B类。

    还是那句话,如果仅仅靠海洋类学科就可以稳居双一流A类,那么为什么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不能升级呢?

    双一流的大学,既是211的,又是985的,可以说影响巨大,是好多学子的梦想之地啊。

    不知多少年之后,还要再评价一次,有一些可能出局,有一些新的学校可能入局。

    我们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是党的学校,人民的学校,政府的学校,国家的学校。

    每一次的评价标准,都是由我们的政府制定,由我们的党制定,由我们的人民制定的。

    我们国家的学校现代化的著名的几十所大学,也是369等,呈现金字塔状的分布。

    一般来说级别比较高的学校,国家特别重视的学校,投入的资金,每年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的学校,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学校,都是双一流的学校,都是国际一流的学校,这个不用怀疑。

    至于哪一些学校出局,那就要看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调整需要了。

    “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建设举措,目的是在于培育和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首批“双一流”建设工程分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均为原来的“985”工程高校,还有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等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而纳入的非“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高校则包括原来的“211”工程大学以及部分在学科建设中表现出色的“双非”高校,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根据“双一流”建设规划,“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建设周期和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正处于评估阶段,待第一轮建设验收结束后将会公布出来。我认为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中,以下几所学校将脱颖而出,成为幸运儿。

    1.湖南大学。该校在首批“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双一流”建设B类高校。这几年来湖南大学奋起直追,卯足了劲要“一雪前耻”,连续夺得国家三大奖多项,入选多位“两院院士”。有很强的实力在下一轮建设中升为A类建设高校。

    2.东北大学。该校与湖南大学一样被列为首批“双一流”建设B类高校,这几年发展势头也很不错,在国家三大奖以及入选院士上与湖南大学不相上下,有可能晋升A类高校。

    3.燕山大学。该校建校 历史 很长,是老牌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近些年发展趋势比较好,虽然目前还是“双非”高校,但是无论是实力还是口碑都已经具备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力。而且在政策照顾上,也理应如此,因为河北省还没有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4.湘潭大学。该校曾是全国16所重点建设的大学,由于限于所在城市的缘故,发展势头被位于省会城市的大学接连超过。但是近些年来,发展趋势也还很不错,尤其是考虑到某些因素,湘潭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潜力很大。

    除此之外,我认为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南方 科技 大学、深圳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等都有可能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来是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二来是因为这些学校发展势头都很不错。

    这个如果凭实力的话,很明显啊。五年才评估一轮,有出有入,这很正常,否则就没有发展和进步了。

    1.B类双一流全出

    这个肯定有出有入,因为事实证明,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尤其是6所B类双一流大学,具有明显的照顾成分——沈阳没有就放个东北大学、郑州没有就放个郑州大学……中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陕西杨凌,就放个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照顾,能照顾出实力吗?能照顾出强大吗?能照顾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吗?

    所以,这6所学校必须出局。

    2.A类这两所可以不出

    双一流A类大学中,也有两所大学让大家说来道去的: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这两所大学虽然实力一般,但是可以不出局。

    为什么呢?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有关民族的事情,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要比学科评估本身还重要,何况中央民族大学综合实力也不错,所以这个可以有。

    还有中国海洋大学,海陆空吗,双一流中陆空都有了、不能没有海呀,虽然中国海洋大学主要是研究海洋资源和海产品——海洋科学、水产养殖都是A+、综合实力也可以。

    虽然海矿没有核能重要;养鱼没有造船重要,但是如果只能进一个,那就只能是中国海洋了,“中国”这个名头大呀,但是最好不要因此而影响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进双一流。

    出局是因为弱、入局是因为强,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证明哪个大学是真的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些大学为什么被美国制裁?不就是因为这几所大学真正有实力、真正强大让美国害怕吗?这样的大学不一流,还有什么大学可以一流呢?

    所以第五次学科评估,出局的大学有:

    湖南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等6所原双一流B类大学。

    能够入局的大学有:

    南昌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会替代中国海洋大学,进入双一流A类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将由A类降格为B类双一流大学,其他5所会替代原来的5所B类双一流大学,进入双一流B类大学。

    就是说:

    原来的36所双一流A类大学中,中国海洋大学降为B类,被哈尔滨工程大学替代、进入双一流A类,双一流A类大学仍然是36所。

    原来的6所双一流B类大学,将全部出局,被中国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替代,双一流B类大学仍然是6所。

    双一流大学总数仍然是:36A+6B=42所。

    1.贡献国家

    这些被美国制裁的大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其科研和产品一定是让美国生气了、难受了,才会咬牙切齿的制裁。

    制裁的实质就是阻碍和打压中国的 科技 进步和创新,就不往爱不爱国的高度扯了,清华北大、华东五校,都是双一流、多厉害呀,美国咋不制裁呢?百分之七八十的毕业生都跑到美国去做贡献,成了美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当然不会被制裁了。

    2.实力强、涉军工

    这些被制裁的大学除了涉军工,实力真的很强吗?

    按照学科评估的标准看,就是谁的A或B级学科多,谁就是一流——

    把这6所被美国制裁的非双一流大学的B+以上学科,与原双一流6所B类大学的B+学科数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被制裁的大学B级以上的学科数:42个;原双一流B类大学B以上的学科数:36个。

    再看看A级的总数:

    被美国制裁的大学——有9个A学科;原双一流B类大学:只有1个A学科,而且是云南大学的“民族学”。

    拿广东工业大学与郑州大学来说:广东工业大学有两个B+级学科;而郑州大学只有一个B+级学科。

    再拿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与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的学科比一比: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都有A+;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都没有。

    那么双一流评的是啥?不是学科建设水平吗?不是A、B的数量吗?难道评的是照顾吗?是平衡吗?那还不如把需要照顾、平衡的大学,都写上A+、B啥的就得了。

    啥叫一流啊?爱国才是一流;为国争光才是一流;务实创新才是一流!

    某些大学就算是世界第一了,培养的人才都跑到外国去做贡献,算是一流吗?

    有的双一流大学:一个A+学科也没有;B以上的学科也不多,能算一流吗?

    被美国制裁的、痛恨的大学,不应该是我们致敬的、光荣的真正的双一流大学吗!

    这次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学校,也就是那部分自定学科的学校,出局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苏州大学,这次就是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他现在最好的学科也就是A—,想要升到A,几乎没有可能。更别说要达到A+的要求。

    所以,下一次,如果按双一流学科标准来考核学校,苏州大学,基本上是要出局的。

    这个问题,大家肯定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一般的预测了,今天我也来猜一下:

    1:东北大学必回双一流A类

    东北大学在第一轮双一流大学中错失A类,真的很伤自尊,但是最近几年奋起直追,在双一流这一期建设中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建设控制与材料两大优势学科群效果显著,2020年还新评上两位工程院院士,最近几年国家三大奖评选中也是成果显著,所以如果要是预测下一轮双一流哪些大学会有变化,东北大学必然是一个大热点!

    2:双一流学科大学新入选预测

    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东北 财经 大学(应用经济学)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山西大学(物理学)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随着下一轮双一流评选的日益临近,我也在每天思考这个问题 。

    下一次,让哪些大学新晋,又让哪些大学出局呢?这还真是一件烧脑的problem!

    在上一次进入“ 双一流俱乐部” 高校里,既包括原来的39所985高校,又新晋“郑、云、新”3所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共42所),另外就是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 137 所。

    这137所双一流高校中,有的大学虽然位列211工程建设高校,经过多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按说综合实力应该足够强悍,但是在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却连一个A类学科都没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应该出局?

    但是问题来了,你让这些学校出局,学校会干吗?师生会答应吗?地方政府会高兴吗?

    你不让他它出局,别的实力派学校又要进来,只增不减,如何体现双一流“动态调整”的初衷?

    尤其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植某些高校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可谓是下了血本,又是下发文件,又是到处挖人,又是拿钱猛砸 。

    而这些学校呢,也很争气,人家不仅有A类一流学科,而且又是拿国家级大奖,又是有杰青入选,不入双一流,也的确说不过呀?怎么办?

    实在不行,我就把一些呼声比较高的大学,比如 燕山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等, 连同那些木有A类学科的大学 ,放到一个碗里,让他们抓阄,听天由命,咋样?运气好呢,就入双一流,运气差点呢,就下一次,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大家看如何?

    燕山大学,入局

    立贴为证

    兰州大学双一流a类

    启动“双一含穗流”,对兰州大学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其一,若双一流的一流高校指标少,兰大面临的竞争压力大。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从上一轮的国内学科评估看,兰大虽然处于中上游的学科不少,但排在前5名的学科寥寥无几,纯粹按学科评估结果脊梁筛选支持,兰大也比较吃亏。

    其二,一般来看,发达城市樱老运对人才的吸聚力更大。启动“双一流”后,各高校挖“人才”强学科的竞争会更厉害,以至于教育部不得不出面要求东部高校不得到西部高校挖人才。

    机遇方面,双一流也会使兰大重新定位,找准自己的优势,更加注重特色专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双一流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兰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化学搭手、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兰州大学的简要介绍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知颂嫌,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樱简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兰大是双一流大学吗

    兰州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兰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兰州大学入选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和草学4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兰州大陆侍学(LanzhouUniversity,简称兰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

    兰州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19人。有研究生导师2195人;在站博基液士后256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搏悉物拔尖人才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