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大学

加尔各答大学,加尔各答的大学都有哪些

  • 大学
  • 2023-04-21
目录
  • 加尔各答大学世界排名
  • 加尔各答大学好吗
  • 加尔各答以东第一大学
  • 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生
  • 印度的大学有哪些

  • 加尔各答大学世界排名

    印度有一个物理学家波色,研究量子力学的人必然知道他的名字,因为粒子被分为两大类,期中一类就被命名为玻色子,而另一类叫费米子。他的研究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供了基础。后来三个物理学家仅仅通过实验证实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就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所以他没有得到诺贝尔奖确实有蔽袜茄点冤枉。

    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1894年1月1日—1974年2月4日) ,印度物理学家,专门研究数学物理。

    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最著名的研究是1920年代早期的量子物理研究,该研究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供了基础。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宏察名字命名的。

    著名物理学家贾因特·纳里卡(Jayant Narlikar)在他的《科学边缘》一书中写道:“S·N·玻色的粒子物理研究(约1922年),其中阐明了光子的表现,并为统计遵从量子规则的微提供了机会,是二十世纪印度科学贡献的前十名之一,是可被视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

    生平情况

    早年玻色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是七名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苏伦特拉纳特·玻色(Surendranath Bose)曾任职于东印度铁路工程部。

    玻色就读于加尔各答印度教学校(Hindu School),后就读于也位于加尔各答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 College),他在这两所当地知名学府时都获得了最高分。他接触了一些优秀的老师,如贾加迪什·钱德拉·玻色(Jagdish Chandra Bose,无血缘关系)及普拉富尔拉·钱德拉·罗伊(好态Prafulla Chandra Roy),他们都鼓舞了玻色要立好远大志向。他于1911年至1921年任加尔各答大学物理学系讲师。他于1921年转到了当时成立不久的达卡大学物理学系(现位于孟加拉境内),也是任职讲师。

    玻色写给爱因斯坦的信

    玻色于1924年写了一篇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的论文,当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古典物理。在开始时未能发表的挫折下,他把论文直接寄给身在德国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意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不但亲自把它翻译成德语,还以玻色的名义把论文递予名望颇高的《德国物理学刊》("Zeitschrift für Physik")发表。就是因为此次赏识,玻色能够第一次离开印度,前往欧洲并逗留两年,期间与路易·德布罗伊、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工作过。

    玻色于1926年回到达卡,任教授兼物理学系主任,并继续留在达卡大学教学至1945年。那时候他回到了加尔各答,在加尔各答大学教学至1956年,他退休时被授予名誉教授头衔。

    以后的研究

    在这以后玻色的概念在物理学界广受好评,达卡大学于1924年允许他休假到欧洲去。他在法国度过了一年,跟居里夫人共事,也跟多位知名科学家见过面。之后他又多游学一年,在柏林跟爱因斯坦共事。在1926年他回到达卡大学之后,就立即于被擢升为教授。他并没有博士学位,一般来说他是不够资格当教授的,但是爱因斯坦还是推荐了他。他的研究范围很广,从X射线晶体学到统一场理论都有涉猎。他还跟梅格·纳德·萨哈(Megn Nad Saha)一起发表了真实气体用的一条状态方程。

    1949

    除物理以外,他还研究过生物化学及文学(孟加拉语及英语)。他还深入地学习过化学、地质学、动物学、人类学、工程学及其他科学。作为一个有孟加拉背景的人,他花了不少时间把孟加拉语推广为教学语言,把科学论文翻成孟加拉语,以及推广该地区的发展。

    玻色于1944年被选为印度科学代表大会主席。

    他于1958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没错的错误

    有一次玻色在达卡大学讲课,课题是光电效应及紫外灾难,玻色打算向学生展示当时理论的不适之处,因为理论预测的结果跟实验不符。在讲课期间,玻色在应用理论时犯了错,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得出一个跟实验一致的预测。(他后来将讲课内容改写成了一篇短文,叫《普朗克定律与光量子假说》。)

    那错误是一个很简单的错──跟认为掷两枚硬币得两正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是一样的──任何对统计学有一点基础理解的人都知道有问题。然而,预测结果跟实验吻合,且玻色意识到这毕竟有可能不是错误。他首次提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对微观粒子不会成立,这是因为由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所导致的变动此时会大得足够构成影响。故此他强调在每个体积为h的位相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而舍弃粒子不同的位置和动量。

    好几份物理学刊都没有为玻色发表论文。他们认为他所展现的是一个简单错误,而且玻色的发现被忽略了。灰心的他写了封信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马上就同意他的观点。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支持玻色理论的论文,递予《德国物理学刊》发表,并要求把这两篇论文一同发表,这时候玻色的理论终于受到推崇。这是1924年的事。玻色早前曾经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论文从德语翻译成英语。有人说玻色把爱因斯坦当成他的“祖师”。

    玻色的“错误”能得出正确结果,这是因为光子们是不能被分辨出来的,也就是不能把任何两个同能量的光子当作两个能被明确识别的光子。比方说,如果在另一个宇宙里,硬币表现得像光子及其他玻色子一样,掷出两正的概率会的而且确是三分之一(正反=反正)。玻色的“错误”现在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爱因斯坦采取了这个概念,并把它延伸到原子去。这为预测某个现象的存在铺好了路,这个现象就是现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现象中一组高密度的玻色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以玻色命名)在超低温状态中会成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于1995年被实验所证实。

    轶事

    1.有一次大科学家尼尔斯·玻尔正在讲课。玻色列席。讲课者讲着讲着,中途在解释某一点时有难处。他一直都在黑板上写着;他停下来,转向玻色,问道,“玻色教授能帮我个忙吗?”讲课期间萨特延德拉都在闭着眼坐着。听众们都忍不住向玻尔教授的话报以微笑。令他们惊奇的是,玻色张开了眼睛;一下子就把讲课者的难题给解决了。之后他坐下来又把眼睛闭上了!

    2.1927年在意大利科莫举行了科莫会议,除了爱因斯坦、薛定谔和狄拉克以外,当代最著名了物理学家,包括玻尔、海森堡、普朗克、洛伦兹、德布罗意等都出席了。但是玻色却没有能够出席,原因很离奇。因为当时大会向远在印度的玻色教授发出了邀请函,寄往了加尔各答大学,署名“寄给加尔各答大学的玻色教授”。但是当时玻色已经离开加尔各答大学去了达卡大学,而加尔各答大学还有一位姓玻色,全名叫做D.M.玻色的教授,而当时的通讯并不如现在发达,于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玻色就代替了当时已经很有名望的S.N.玻色,参加了众星云集的科莫大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物态)。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拉多大学鲍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使用气态的铷原子在170 nK的低温下首次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种状态下,几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

    理论

    所有原子的量子态都束聚于一个单一的量子态的状态被称为玻色凝聚或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20年代,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玻色关于光子的统计力学研究为基础,对这个状态做了预言。

    2005年7月22日,乌得勒支大学的学生罗迪·玻因克在保罗·埃伦费斯特的个人档案中发现了1924年12月爱因斯坦手写的原文的草稿。玻色和爱因斯坦的研究的结果是遵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玻色气体。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是描写玻色子的统计分布的理论。玻色子,其中包括光子和氦-4之类的原子,可以分享同一量子态。爱因斯坦推测将玻色子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后它们会“落入”(“凝聚”)到能量最低的可能量子态中,导致一种全新的相态。

    发现

    1938年,彼得·卡皮查、约翰·艾伦和冬·麦色纳(Don Misener)发现氦-4在降温到2.2 K时会成为一种叫做超流体的新的液体状态。超流的氦有许多非常不寻常的特征,比如它的黏度为零,其漩涡是量子化的。很快人们就认识到超液体的原因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事实上,康奈尔和威曼发现的气态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呈现出许多超流体的特性。

    “真正”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最早是由康奈尔和威曼及其助手在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于1995年6月5日制造成功的。他们使用激光冷却和磁阱中的蒸发冷却将约2000个稀薄的气态的铷-87原子的温度降低到170 nK后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四个月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尔夫冈·克特勒使用钠-23独立地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克特勒的凝聚较康奈尔和威曼的含有约100倍的原子,这样他可以用他的凝聚获得一些非常重要的结果,比如他可以观测两个不同凝聚之间的量子衍射。2001年康奈尔、威曼和克特勒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共享诺贝尔物理奖。

    康奈尔、威曼和克特勒的结果引起了许多试验项目。比如2003年11月因斯布鲁克大学的鲁道尔夫·格里姆、科罗拉多大学鲍尔德分校的德波拉·金和克特勒制造了第一个分子构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与一般人们遇到的其它相态相比,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非常不稳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外界世界的极其微小的相互作用足以使它们加热到超出临界温度,分解为单一原子的状态,因此在短期内不太有机会出现实际应用。

    2016年5月17日,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使用人工智能制造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人工智能在此项实验中的作用是调节要求苛刻的温度和防止原子逃逸的激光束。

    我们知道,常温下的气体原子行为就象台球一样,原子之间以及与器壁之间互相碰撞,其相互作用遵从经典力学定律;低温的原子运动,其相互作用则遵从量子力学定律,由德布罗意波来描述其运动,此时的德布罗意波波长λ小于原子之间的距离d,其运动由量子属性自旋量子数来决定。我们知道,自旋量子数为整数的粒子为玻色子,而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粒子为费米子。

    玻色子具有整体特性,在低温时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态(基态);而费米子具有互相排斥的特性,它们不能占据同一量子态,因此其它的费米子就得占据能量较高的量子态,原子中的电子就是典型的费米子。

    早在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就从理论上预言存在另外的一种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即当温度足够低、原子的运动速度足够慢时,它们将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态。此时,所有的原子就象一个原子一样,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德布洛意关系,λ=h/p。粒子的运动速度越慢(温度越低),其物质波的波长就越长。当温度足够低时,原子的德布洛意波长与原子之间的距离在同一量级上,此时,物质波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其性质由一个原子的波函数即可描述; 当温度为绝对零度时,热运动现象就消失了,原子处于理想的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

    加尔各答大学好吗

    巴基斯坦有一位诺贝尔奖级别的物理学家,印度也有一位,他就是拉曼。不过长得没有巴基斯坦那位物理学家帅气。

    不过他是第一个正确解释海水为什么那么蓝的科学家。往下看就知道为什么了。

    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戊子年)-1970)。印度物理学家,又译喇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70年逝世,享年82岁。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拉曼,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局胡亚洲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材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

    拉曼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物理教授,自幼对他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对简并音乐和乐器的爱好。

    他天资出众,16岁大学毕业,以第一名获物理学金奖。19岁又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1906年,他仅18岁,就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论文,是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由于生病,拉曼失去了去英国某个著名大学作博士论文的机会。独立前的印度,如果没有取得英国的博士学位,就意味着没有资格在科学文化界任职。但会计行业是当时唯一例外的行业,不需先到英国受训。于是拉曼就投考财政部以谋求一份职业,结果获得第一名,被授予了总会计助理的职务。

    拉曼在财政部工作很出色,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但他并不想沉浸在官场之中。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科学目标,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继续研究声学和乐器理论。加尔各答有一所学术机构,叫印度科学教育协会,里面有实验室,拉曼就在这里开展他的声学和光学研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拉曼在没有高级科研人员指导的条件下,靠自己的努力作出了一系列成果,也发表了许多论文。

    1917年加尔各答大学破例邀请他担任物理学教授,使他从此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在加尔各答大学任教十六年期间,仍在印度科学教育协会进行实验,不断有学生、教师和访问学者到这里来向他学习、与他合作,逐渐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学术团体。许多人在他的榜样和成就的激励下,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沙哈(M.N.Saha)和玻色(S.N.Bose)。这时,加尔各答正在形成印度的科学研究中心,加尔各答大学和拉曼小组在这里面成了众望所归的核心。1921年,由拉曼代表加尔各答大学去英国讲学,说明了他们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

    1934年,拉曼和其他学者一起创建了印度科学院,并亲任院长。1947年,又创建拉曼研究所。他在发展印度的科学事业上立下了丰功伟绩。拉曼抓住分子散射这一课题是很有眼力的。在他持续多年的努力中,显然贯穿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针对理论的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基础研究。拉曼很重视发掘人才,从印度科学教育协会到拉曼研究所,在他的周围总是不断涌现着一批批赋有才华的学生和合作者。就以光散射这一课题统计,在三十年中间,前后就有66名学者从他的实验室发表了377篇论文。他对学生谆谆善诱,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拉曼爱好音乐,也很爱鲜花异石。他研究金刚石的结构,耗去了他所得奖金的大部分。晚年致力于对花卉进行光谱分析。在他80寿辰时,出版了他的专集:《视觉生理学》。拉曼喜爱玫瑰胜于一切,他拥有一座玫瑰花园。拉曼1970年逝世,享年82岁,按照他生前的意愿火葬于他的花园里。

    在X射线的康普桐咐拦顿效应发现以后,海森堡曾于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会有类似的效应。1928年,喇曼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指出: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喇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认。英国皇家学会正式称之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三四个发现之一”。

    喇曼效应为光的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频率为ν0的单色光入射到介质里会同时发生两种散射过程:一种是频率不变(ν=ν0)的散射,即瑞利散射,是由入射光量子与散射分子的弹性碰撞引起的;另一种是频率改变(ν=ν0±νR)的散射,即喇曼散射,其中νR称为喇曼频率。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入射光量子与散射分子之间发生了能量交换,交换的能量(hνR)由散射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决定。后人研究表明,喇曼效应对于研究分子结构和进行化学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拉曼效应是如何发现的?

    拉曼效应(Raman scattering),也称拉曼散射,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发现,指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当时正在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工作的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1888——1970),以表彰他研究了光的散射和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在光的散射现象中有一特殊效应,和X射线散射的康普顿效应类似,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这就是拉曼效应,是拉曼在研究光的散射过程中于1928年发现的。在拉曼和他的合作者宣布发现这一效应之后几个月,苏联的兰兹伯格(G.Landsberg)和曼德尔斯坦(L.Mandelstam)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效应,他们称之为联合散射。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和分子相碰撞时,分子的振动能量或转动能量和光子能量叠加的结果,利用拉曼光谱可以把处于红外区的分子能谱转移到可见光区来观测。因此拉曼光谱作为红外光谱的补充,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武器。

    1921年夏天,航行在地中海的客轮“纳昆达”号(S.S.Narkunda)上,有一位印度学者正在甲板上用简便的光学仪器俯身对海面进行观测。他对海水的深蓝色着了迷,一心要追究海水颜色的来源。这位印度学者就是拉曼。他正在去英国的途中,是代表了印度的最高学府——加尔各答大学,到牛津参加英联邦的大学会议,还准备去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这时他才33岁。对拉曼来说,海水的蓝色并没有什么稀罕。他上学的马德拉斯大学,面对本加尔(Bengal)海湾,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湾里变幻的海水色彩。事实上,他早在16岁(1904年)时,就已熟悉著名物理学家瑞利用分子散射中散射光强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的定律(也叫瑞利定律)对蔚蓝色天空所作的解释。不知道是由于从小就养成的对自然奥秘刨根问底的个性,还是由于研究光散射问题时查阅文献中的深入思考,他注意到瑞利的一段话值得商榷,瑞利说:“深海的蓝色并不是海水的颜色,只不过是天空蓝色被海水反射所致。”瑞利对海水蓝色的论述一直是拉曼关心的问题。他决心进行实地考察。于是,拉曼在启程去英国时,行装里准备了一套实验装置:几个尼科尔棱镜、小望远镜、狭缝,甚至还有一片光栅。望远镜两头装上尼科尔棱镜当起偏器和检偏器,随时都可以进行实验。他用尼科尔棱镜观察沿布儒斯特角从海面反射的光线,即可消去来自天空的蓝光。这样看到的光应该就是海水自身的颜色。结果证明,由此看到的是比天空还更深的蓝色。他又用光栅分析海水的颜色,发现海水光谱的最大值比天空光谱的最大值更偏蓝。可见,海水的颜色并非由天空颜色引起的,而是海水本身的一种性质。拉曼认为这一定是起因于水分子对光的散射。他在回程的轮船上写了两篇论文,讨论这一现象,论文在中途停靠时先后寄往英国,发表在伦敦的两家杂志上。

    拉曼返回印度后,立即在科学教育协会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探索 各种透明媒质中光散射的规律。许多人参加了这些研究。这些人大多是学校的教师,他们在休假日来到科学教育协会,和拉曼一起或在拉曼的指导下进行光散射或其它实验,对拉曼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七年间他们共发表了大约五六十篇论文。他们先是考察各种媒质分子散射时所遵循的规律,选取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的物态、不同的压强和温度,甚至在临界点发生相变时进行散射实验。1922年,拉曼写了一本小册子总结了这项研究,题名《光的分子衍射》,书中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一章中,他提到用量子理论分析散射现象,认为进一步实验有可能鉴别经典电磁理论和光量子1923年4月,他的学生之一拉玛纳桑(K.R.Ramanathan)第一次观察到了光散射中颜色改变的现象。实验是以太阳作光源,经紫色滤光片后照射盛有纯水或纯酒精的烧瓶,然后从侧面观察,却出乎意料地观察到了很弱的绿色成份。拉玛纳桑不理解这一现象,把它看成是由于杂质造成的二次辐射,和荧光类似。因此,在论文中称之为“弱荧光”。然而拉曼不相信这是杂质造成的现象。如果真是杂质的荧光,在仔细提纯的样品中,应该能消除这一效应。

    在以后的两年中,拉曼的另一名学生克利希南(K.S.Krishnan)观测了经过提纯的65种液体的散射光,证明都有类似的“弱荧光”,而且他还发现,颜色改变了的散射光是部分偏振的。众所周知,荧光是一种自然光,不具偏振性。由此证明,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不是荧光效应。

    拉曼和他的学生们想了许多办法研究这一现象。他们试图把散射光拍成照片,以便比较,可惜没有成功。他们用互补的滤光片,用大望远镜的目镜配短焦距透镜将太阳聚焦,试验样品由液体扩展到固体,坚持进行各种试验。

    与此同时,拉曼也在追寻理论上的解释。1924年拉曼到美国访问,正值不久前A.H.康普顿发现X射线散射后波长变长的效应,而怀疑者正在挑起一场争论。拉曼显然从康普顿的发现得到了重要启示,后来他把自己的发现看成是“康普顿效应的光学对应”。拉曼也经历了和康普顿类似的曲折,经过六七年的 探索 ,才在1928年初作出明确的结论。拉曼这时已经认识到颜色有所改变、比较弱又带偏振性的散射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他参照康普顿效应中的命名“变线”,把这种新辐射称为:“变散射”(modified scattering)。拉曼又进一步改进了滤光的方法,在蓝紫滤光片前再加一道铀玻璃,使入射的太阳光只能通过更窄的波段,再用目测分光镜观察散射光,竟发现展现的光谱在变散射和不变的入射光之间,隔有一道暗区。

    就在1928年2月28日下午,拉曼决定采用单色光作光源,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有判决意义的实验。他从目测分光镜看散射光,看到在蓝光和绿光的区域里,有两根以上的尖锐亮线。每一条入射谱线都有相应的变散射线。一般情况,变散射线的频率比入射线低,偶尔也观察到比入射线频率高的散射线,但强度更弱些。

    不久,人们开始把这一种新发现的现象称为拉曼效应。1930年,美国光谱学家武德(R.W.Wood)对频率变低的变散射线取名为斯托克斯线;频率变高的为反斯托克斯线。

    拉曼发现反常散射的消息传遍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实验室相继重复,证实并发展了他的结果。1928年关于拉曼效应的论文就发表了57篇之多。科学界对他的发现给予很高的评价。拉曼是印度人民的骄傲,也为第三世界的科学家作出了榜样,他大半生处于独立前的印度,竟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实在令人钦佩。特别是拉曼是印度国内培养的科学家,他一直立足于印度国内,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建立了有特色的科学研究中心,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加尔各答以东第一大学

    最好的应该是印度理工学院,其他几个也相当不错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6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bai)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Poorkee)理工学院。1963年,根据国家技术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院校,并赋予独立的学术政策、独立的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的7所院校均为政府大学,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是全国7所理工学院的中心院校,位于德里南部城区,与尼赫鲁大学和国家教育研究培训学院比邻。目前德里理工学院有约60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学院有13个院系,9个研究中心,2个多功能中心。现有教师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讲师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学科领域有应用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土木工程、化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研究、机械工程、物理、纺织技术等。

    坎普尔理工学院有九个个工程院系,并设有物理、化学、数学和人类学等基础学科系。主要的教学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业与液贺管理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以及机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的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地球科学、计算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机闹樱派械工程、人类与社会科学、数学、工业设计中心、冶金与材料工程和物理学。

    马德拉斯理工学院主要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应用数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工程、计算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人类与社会科学、数学、冶金与材料工程、海洋工程和物理学。

    孟买理工学院主要优势领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化学、计算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学院的优势领域有生物技术、化学、土木、化工、计算机与工程、设计、电子与通讯、数学、机械工程、物理。

    卢克里理工学院的基础学科领域有:化学、地球科学、人类学、物理和数学;工程学科领域有颂租:建筑、生物、化工、土木、地震、电力、电子与计算机、机械与工业、冶金以及造纸;应用研究领域有水文地理学、管理和水资源。

    印度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理学院是印度著名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学院成立于1909年,最初由印度著名企业集团—塔塔集团公司的创始人J.N.塔塔先生创办。191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1956年,印度教育部大学拨款委员会(UGC)成立后,由UGC管理。多年来,印度科学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为印度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学院现有40多个院系,涉及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教学和研究人员325名,学生2000多名。印度科学学院的优势领域有航空航天、通讯、电子、电力、冶金和化工、自动控制、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固态和结构化学等。

    该院现任院长梅塔(G.Mehta)教授,是有机化学家,研究领域涉及分子设计和天然产物的合成等,是印度国家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学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该校建于1922年,是印度当时唯一一所提供教学和住宿的寄宿大学。根据中央立法议会的法案,当时在德里的圣.史蒂芬学院、印度教学院和拉姆贾斯学院隶属德里大学,总计在校学生约750名学生。

    学校一直将建立著名学院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在全国寻求有识之士,并将许多杰出人物引入德里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里大学已经发展为印度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目前,德里大学有14个学部,86个系,79个学院,分布在整个德里市,在校学生大约22万。主要学科领域有理学、艺术、社会科学、法学、音乐与美术、工学、商业与金融、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

    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开始在印度全国建立高级研究中心。在批准的18个类似的中心中,德里大学占有6个中心。这六个中心是: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1973年,德里大学在德里南部建立了南校区,该校区以艺术和社会科学著称。1983年,学校在德里又建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以医学科学专业著称,西校园以工程技术专业著称。

    德里大学建有完善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途径。全校有各类图书馆30多个,其中,中央科学图书馆建筑面积22595平方英尺,藏书18万册。

    尼赫鲁大学(Jawaha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鲁大学是印度著名高等学府,以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命名。该校建于1969年,校园占地1000英亩,是文理综合性大学。该校以培养研究生和进行科学研究为主,在校生3500多人,外国留学生占10%,来自28个国家。教师学生比为1:10。经费概算:4.935亿卢比。

    尼赫鲁大学现有7个学院,分别是:计算机和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国际研究学院、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国际研究学院下设美国西欧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组织和裁军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下设经济研究和计划中心、历史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等九个研究中心;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设有阿拉伯语和非洲语研究中心、汉语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波斯语和中亚研究中心等十一个研究中心。该大学汉语和东南亚研究中心(简称中文系),有6名汉语教师,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85名,其汉语教学水平在印度最高。

    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是该校优势学科。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研究中心、社会体制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和计划中心、地区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被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命名为“优秀中心”。最近,尼赫鲁大学被UGC授予“优秀大学”称号。

    该大学图书馆藏书500,000册,930种杂志,每年购进书10000册。该大学出版4种学术刊物:《历史研究》、《国际研究》、《语言学院院刊》、《拉丁美洲展望》。

    马得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Madras)

    马得拉斯大学是印度精英学府之一,也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对印度南部的大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目前印度南部较早建立的大学,一般都是从该校分离出去的。学校成立于1857年,有四大校区,共18个文理学院,68个系,是综合性联合大学。学校设有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财务与会计、管理、传播与通讯、哲学、各国文学与语言、信息科学、数学、统计与应用、地理、化学、电子科学、生物技术学、环境科学、教育学、国防学、公共事务、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国际关系、物理学、植物学、宗教学等丰富的课程内容。学校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也设有相关研究机构,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

    印度国家评估与遴选委员会(NAAC)对印度各大学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学校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评比后,马得拉斯大学名列前茅。

    马得拉斯大学在印度泰米尔那杜邦的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除了在校学生外,该校通过附属学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函授学校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该校的教育。

    泰米尔那杜邦的首席部长兼任马得拉斯大学的校长。

    孟买大学(University of Mumbai)

    孟买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研究生,设有36个系,2个研究生培训中心和354个附属学院,在校学生8万。主要的课程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艺术、商业、法律、医学、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管理、统计学等领域。学校分为两个主校区,分别占地230英亩和13英亩,另有附属学校和研究机构分布在孟买市内。

    孟买大学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分别分布在几个图书馆中。其中尼赫鲁图书馆藏书规模最大,藏书85万册,期刊3万种,缩微版1200册。

    孟买大学曾经培养了印度各界著名人士。圣雄甘地、印度人民党现人领导人阿德瓦尼、印度宪法作者阿迈拜德卡、印度前总理拉奥、印度著名女电影明星阿什瓦瑞以及印度的众多作家、诗人、学者、企业精英包括许多海外印度人中的精英都毕业于该校学。

    柯棣华大夫也毕业该校。

    加尔各答大学(University of Calcutta)

    加尔各答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印度3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加尔各答大学的管辖范围包括印度整个北部地区,截止80年代末,该校共有16个学院(67个系)、5个大学学院和211个附属学院,注册学生达15万人。

    16个学院是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家政学院、图书馆学院、工程学院、技术学院、美术与音乐学院、社会福利与商业管理学院、医学院、牙科学院、顺势疗法与外科学院、印度草药与外科学院。

    在大学文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医学院、大学商学院和大学法学院中,前3个学院的规模最大。大学文学院共开设20个专业,外语类专业有英语和法语;语言类专业是比较语言学、孟加拉语、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印地语、梵语、巴利语(古印度语言之一,现为佛教之宗教语言)、乌尔都语(通用于巴基斯坦和印度)、泰米尔语(南亚地区用语);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有历史、古印度史与文化、考古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图书馆学、新闻学、政治学。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21个专业是农学、人类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纯化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纯数学、应用物理、纯物理、生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塑料与橡胶工艺学、无线电物理学与电子学、统计学。大学医学院共开设24个专业,它们是:眼科学、矫形学、麻醉学、药物学、生理学、生理医学、放射诊断学、放射疗法、解剖学、胸外科、儿童健康、医学、普外科、实验外科、生物化学、癌症研究、神经病学、妇产科等、心病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胸腔疾病、病理学等。

    加尔各答大学的其他重要学术机构是:3个系级博物馆(分属于人类学系、商业系、古印度史与文化系),两个高级研究中心(分设在无线电物理学与电子学系、古印度史与文化系),以及阿苏托什艺术博物馆。后者建于1937年,是印度的第一个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8000件珍品,犹如民间艺术画廊,如雕塑、绘画、织品、陶器、金属制品、象牙制品等,反映了公元前两世纪到近代各时期东印度和孟拉加国的艺术传统。

    加尔各答大学是印度重要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它吸引了一批著名教授和学者到此任教,同时又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1930年,因发现分子辐射的新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印度物理学家C·拉曼教授曾在加尔各答大学任教,积极推动大学开展科学研究。

    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生

    德里印度理工学院(IITD)

    2.孟买印度理工学院(IITB)

    3.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

    4.印度理工学院坎轿州普尔分校(IITK)ITM)

    5.印度理工学院哈拉格布尔分誉槐校(IITKGP)

    6.印度理工学院卢克里分校(IITR)

    7.印度瓜哈提理工学院(IITG)

    8.加尔各答大学

    9.德里大学

    10.孟买大学

    在学者和雇主评价方面进行的两项全球调查中,印度理工学院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级,德里、孟买和加尔各庆帆友答等综合性大学也是如此。

    印度的大学有哪些

    1.关于泰戈尔的作文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桥拦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知闹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2.阅读泰戈尔吉檀枷利中的诗句以在那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六百

    《吉檀迦利》一书为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所著,由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翻译,并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新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泰戈尔(1861-1941),全名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也许会有很多人产生怀疑,称泰戈尔是诗人和作家倒是理所当然的。但说泰戈尔是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这就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但实际上,泰戈尔毕生致力于反英统治运动和发展教育,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和大量的歌曲。这些都与他的家庭背景有极大的渊源。泰戈尔生于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长诗和颂歌体诗,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100多部短篇,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理论著作。这么庞大的作品数量是令人叹服的。泰戈尔因此也被称为“敏猛胡诗圣”。其中,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可厚非,泰戈尔是一位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

    《吉檀迦利》的译者之一冰心女士曾想这样评论:“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你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这两句诗令人很难猜测,这到底是在赞扬泰戈尔,还是在赞扬泰戈尔的诗?都正确。因为泰戈尔的诗传到中国的时候,恰逢“五四”运动,新文学兴起,泰戈尔的诗给中国新文学极大的影响。泰戈尔的诗,喷溢着它对祖国的热恋,对妇女的同情和对儿童的喜爱,有着强烈的爱和强烈的恨,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可以说,泰戈尔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

    一段歌唱生命的华美诗篇

    在《吉檀迦利》一书中,泰戈尔热情地歌唱生命,赞颂自由。在他的笔下,生命是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生命更应该充满爱。“不要让时间在黑暗中度过吧。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点上吧。”身处尘世,泰戈尔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我只要自由,为希望自由,我却感到羞愧,我确知那无价之宝是在你那里,而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却舍不得清楚我满屋的俗物。生命,爱与自由,感情丰富的泰戈尔毕生都是在用他的诗去寻找,到最后,他却回到他的诗中去寻找她所期望的东西。尘世中那些爱我的人,用尽办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这样,你的爱比他们伟大得多,你让我自由。

    泰戈尔的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那么简单,看起来更像哲理诗。“囚人,告诉我,是谁铸的这条坚牢的锁枷?‘是我’,囚人说。‘是我用心铸造的,我以为我的无敌权力可以征服世界,使我有无碍的自由。我日夜用烈火重锤打造了这条铁链。等工作完成,铁链完善,我却发现铁链把我捆住了。’”这段对话给人的第一感觉像是在写,其实这其中蕴含着一个道理——有人以为拥有无敌的权力就可以拥有无碍的自由,事实恰好相反,自己打造的枷锁反倒把自己锁了起来。揭示了追逐权力并非获得自由的途径,误入歧途则是自取灭亡。记得曾经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爱、自由,到底哪一样才是最重要的,我说不清楚,泰戈尔也说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一首献给神灵的虔诚赞歌

    印度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宗教圣地。泰戈尔作为一名诗人,也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也许有很多人以为泰戈尔信仰佛教,其实恰好相反,泰戈尔的诗中却没有出现过多少与佛教有关的词句,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master”的英文单词,冰心女士把它翻译成“我的主”或“我的国王”。这可能与泰戈尔年轻时代留学英国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政府的统治之下,基督教与犹太教之类的西方宗教盛行。在《吉檀迦利》一书中,与“我的主”有关的诗占了极大一部分。看起来,就好像泰戈尔在于神灵在进行精神对话。“过了一天又是一天,啊,我生命的主,我能够和你对面站立吗?啊,全世界的主,我能合掌和你对面站立吗?”“在我已做完今生的工作,啊,万王之王,我能够独自悄立在你的面前吗?”泰戈尔在想他心中的主的合十膜拜中,希望让他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上帝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泰戈尔用怜悯的目光俯视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用他的诗去了解这个世界,祈求上帝的降临,去拯救大灾大难的人们。

    如此看来,泰戈尔更像一位虔诚的祈福者。将心灵交给了他的上帝,自己去追求自由,去歌颂生命。宗教信仰,赋予了泰戈尔的诗歌浪漫唯美和十足的灵气。说泰戈尔的诗是一首献给神灵的虔诚赞歌,一点也不为过。

    读诗可以使人明智,读泰戈尔的诗,则可以使人多一种向往,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吉檀迦利》不愧为一本好书,一本震撼心灵的好书。

    3.关于泰戈尔的作文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

    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

    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

    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

    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

    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

    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

    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

    4.给该篇文章以泰戈尔的诗句结尾

    泰戈尔名言摘录

    1.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3.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4.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5.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6.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7.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8.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9.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10.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11.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幺报酬。

    12.瀑布歌道:“虽然渴者只要少许的水便够了,我却很快活地给与了我全部的水。

    13.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14.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15.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

    16.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7.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世界欺骗我们。

    18.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19.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20.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去找呀。

    5.关于泰戈尔的诗句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2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3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4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 5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 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7 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你肯挟 瘸足的泥沙而俱下么? The sands in your way beg for your song and your movement, dancing water. Will you carry the burden of their lameness? 8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 9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10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11 有些看不见的手,如懒懒的微(风思)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 潺(氵爰)的乐声. Some unseen fingers, like an idle breeze, are playing upon my heart the music of the ripples. 12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 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 13 静静地听,我的心呀,听那世界的低语,这是它对你求爱的表示呀. Listen, my heart, to the whispers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it makes love to you. 14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却不过如晨间 之雾. The mystery of creation is like the darkness of night--it is great. Delusions of knowledge are like the fog of the morning. 15 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便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 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 16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 去了.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 17 这些微(风思),是树叶的簌簌之声呀;它们在我的心里欢悦地微语着. There little thoughts are the rustle of leaves; they have their whisper of joy in my mind. 18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19 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 让我只是静听着吧. My wishes are fools, they shout across thy song, my Master. Let me but listen. 20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21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They throw their shadows before them who carry their lantern on their back. 22 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23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的沉默着?” “我不过是一朵花.” We, the rustling leaves, have a voice that answers the storms, but who are you so silent?" I am a mere flower. 24 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Rest belongs to the work as the eyelids to the eyes. 25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Man is a born child, his power is the power of growth. 26 神希望我们酬答他,在于他送给我们的花朵,而不在于太阳和土地. God expects answers for the flowers he sends us, not for the sun the earth. 27 光明如一个裸体的孩子,快活活地在绿叶当中游戏,它不知道人是会欺 诈的. The light that plays, like a naked child, among the green leaves happily knows not that man can lie. 28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去找寻. O Beauty, find thyself in love, not in the flattery of thy mirror. 29 我的心把她的波浪在世界的海岸上冲激着,以热泪在上边写着她的题记: “我爱你.” My heart beats her waves at the shore of the world and writes upon it her signature in tears with the words, "I love thee." 30 “月儿呀,你在等候什么呢?” “向我将让位给他的太阳致敬.” Moon, for 。

    6.泰戈尔写的诗句

    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伤感,那么你将会失去群星。

    ——泰戈尔

    “Eyes are raining for her,heart is holding umbrella for her,this is love”。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泰戈尔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尔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泰戈尔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泰戈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