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五年级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

  • 五年级
  • 2023-04-16
目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
  • 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
  •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
  •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1=F2/4

    112┃(323)┃5653┃2—┃

    (2532)┃(123)┃2161┃5-║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游唤此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XXXXX┃X-║

    ()XXX┃XX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x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 介绍x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神迅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链没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篇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烂戚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饥正陵狂想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清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

    【 #教案#导语】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灵感。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晌胡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一)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启闹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悄谨罩,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

    【 #教案#导语】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欣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尺物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伍凯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学生活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腔困唤、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爱满人间

    第三节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亩春桐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森升,师生共迅坦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猜你喜欢